A. 不确定理论与不确定规划研究方向       学术带头人:彭锦教授(学科带头人兼任)
      简介:不确定理论是在概率论、可信性理论、信赖性理论三个公理化体系的框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套数学理论, 其研究内容涵盖了概率论、模糊集理论、粗糙集理论, 并且提供了这些分支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的公共平台。不确定规划是在不确定环境下的优化建模方法, 其理论基础就是不确定理论。不确定规划研究大体分两个方面, 一是不确定规划的建模理论与方法, 二是应用不确定规划解决不确定环境下的众多实际优化问题, 如车辆调度问题、排序问题、设备选址问题等。目前, 国内同类研究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是从“确定系统”走向“不确定系统” 已经成为数学科学、信息科学、决策科学、系统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学术热点;二是逐渐从单重不确定性(随机性、模糊性、粗糙性、灰性)转向更为复杂的双重或多重不确定性(随机模糊性、模糊粗糙性等)的研究;三是不确定规划(随机规划、模糊规划等)的求解逐渐从经典方法转向进化计算、智能计算或软计算方法。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不确定理论与不确定规划,以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不确定环境下的优化理论与方法。该研究方向新颖, 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本学科方向的研究涵盖了基础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2个二级学科。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 本研究方向逐步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 学历层次高,职称、专业和年龄结构都比较合理的研究队伍。本学科方向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近5年来,本学科方向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厅中青科技创新团队1项、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2项、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2项、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1项、湖北省科技厅国际交流合作项目4项,总科研经费108.3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了80多篇有关不确定理论方面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中50多篇次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两篇论文分别获得“黄冈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 出版专著2部,主编会议论文集3部,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全国领先或国际前沿水平;成功举办了 “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暨第五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 B. 系统控制与可靠性研究方向       学术带头人:刘焕彬,1956年出生,教授,硕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硕导,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控制与可靠性方向。主持完成了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重大科研项目、省重点项目等6项, 在权威期刊、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部,获得了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项,黄冈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项。以独立导师身份与上海师范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 组织、指导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连续8年获得国家一等奖。       简介:控制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边缘学科,是自动控制、神经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数理逻辑、计算机技术、统计力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主要研究生物体和机器以及各种不同机制系统的通讯和控制的过程, 探讨它们共同具有的信息交换、反馈调节、自组织、自适应的原理和改善系统行为。控制论体现了现代科学整体化发展趋势,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方法。控制论诞生后,经过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理论的发展,已经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渗透,并且广泛地应用于经济、人口、能源、生产管理等方面。控制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和改善系统可靠性。没有可靠性作基础的系统只能是空中楼阁。系统愈复杂,若可靠性达不到较高的指标要求,则系统出故障的可能性愈大、造成的损失也愈大。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不确定系统控制方法与可靠性理论,该研究方向具有新颖性和前沿性。本学科方向的研究涵盖了基础数学、概率统计2个二级学科。
      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方向已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并且还与国内许多重点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作为本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应用, 在1999—2008年连续10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取得了8个国家一等奖、7个国家二等奖、14个省一等奖、13个省二等奖和7个省三等奖的好成绩。2000年获得专科组国家一等奖2项, 与清华大学分享“网易杯”;在2001、2005年分别获得本科组最高奖——国家一等奖。该方向与省同类院校比较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C. 智能计算及应用方向       学术带头人:张忠诚,1963年出生,教授,硕士,现数学建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校级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学术带头人;湖北省数学学会计算数学学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运筹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九届秘书长,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系统分会理事;主要从事最优化方法、智能算法及其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几年在《Dynamics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数学杂志》、《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统计与决策》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有SCI检索源论文1篇、EI检索论文2篇,CSSCI检索论文1篇;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重点教科研项目3项、校级教科研项目6项;2004年被聘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2004年获“黄冈师范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称号,2005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获湖北省一等奖,2006年论文“随机系数的随机前沿面模型基于MLE的估计”获校二等奖。
      简介:智能计算技术是一门涉及数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的交叉学科。主要是结合计算数学、应用数学, 构造求解科学和工程中关于不确定规划和系统控制等方面的智能计算方法以及模糊计算、神经计算、进化计算、概率计算、粒度计算、粗糙计算的数学机理及工程应用。本研究方向以张忠诚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依托研究项目重点研究计算机模拟、遗传算法、蚁群算法、演化计算、神经网络、密码的智能分析、混合智能算法及其应用。 着重解决不确定系统的优化建模与求解及其应用,密码的演化设计,可视媒体智能处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Web 智能应用。本学科方向的研究涵盖了计算数学、应用数学2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研究梯队合理,学术骨干成员年富力强、创新意识强、探索精神强、业务素质强。本学科方向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近年来学科成员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3项,湖北省教育厅中青年人才项目1项。本学科研究成果丰硕,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ISTP检索收录达15篇次。本学科成员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有4人在国际国内学会中担任职务,成功举办了 “第一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 (张忠诚教授任大会秘书长),并且我校成为中国运筹学会智能计算分会挂靠单位,表明本学科方向在国内有明显的优势。 |